首页 > 分分快三辅助

分分快三辅助

原标题:全是干货!并购女王刘晓丹给50多位科创板公司老总上了一堂私享课

在近日举行的科创板企业闭门培训上,刘晓丹以晨壹投资创始人的身份亮相,为50多家科创板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授课。

刘晓丹作了题为“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演讲,重点讲述了科创板上市后面对的挑战。其中,她重点谈到了科创板的估值问题,并结合过去二十年做企业并购的心得体会,特别提到了并购策略以及并购后的整合问题。

刘晓丹素有“并购女王”之称,她自2004年起主管联合证券并购业务,在前者被华泰证券收购后,从2012年起升任华泰联合证券总裁,其后担任董事长直至今年8月离开创立晨壹投资。

21世纪经报道记者整理了刘晓丹本次讲课的精选,以飨读者。

1、上市是马拉松的起点

资本市场孕育伟大的公司,但伟大的公司都是熬出来的。这是过去十年美股的十朵金花,我希望我们的科创板公司市值哪怕涨不到这么大,也可以实现翻倍。今天的主题是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我想说的是,上市只是一个开始。对有些公司来说上市的幸福来得突然,反而会被带到沟里。

2、科创板估值分化会在明年下半年出现

现在科创板估值都不错,但估值中枢一定会下降。这里有几个因素,首先,随着科创板标的供给加大,流动性和估值都会往下走。还有一个是流通盘小的问题。

限售股解禁后,估值和流动性也将进一步承压。所以科创板公司在明年限售股解禁前,要和投资者做好沟通,管理下投资者的预期,做一些制度安排,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这不是坏事,股票充分流动后,战略投资者介入是一个好时机。限售股解禁大概在明年7、8月,预计科创板估值分化会在明年下半年产生。

3、随着外资入场,估值逻辑发生深刻变化

外资的估值,尤其对科技股的估值,是基于健康现金流的高成长。过去我们喜欢用PE估值,很容易强调利润,利润是会计概念,用现金流的概念估值更靠谱。高科技企业也看现金流,如果研发能支持就没问题,如果恶化,整个公司就会有问题。2019年资本市场试点注册制和外资开放,改变了整个生态。

4、要把上市当成中性选择

当上市成为企业中性的选择,意味着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但是要成为中性选择,对时点把握很重要。一旦注册制打开,上市条件也更加包容,需要考虑什么时点上市是最好的。

今年A股市场也表现出明显的分化,如果明年下半年科创板分化开始,公司怎么应对?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成长,变成大市值的公司,变成优质资产,高成长的资产,只有不断成长,填实估值,长出更高的倍数。

5、如何有质量的内生成长?

创新是引擎。

一是守:不断创新,加深竞争的护城河。初始阶段,可能研发投入占比等指标来衡量公司,说明市场对自主研发的重视。各个行业怎么通过创新来构筑护城河?比如现在流落在海外的华裔工程师、科学家,很多人想回来,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来说是幸运的事。现在我们股权激励机制和纳斯达克一样了,做了很多制度创新,可以吸引顶尖人才自主研发。创新最终看人,看领军人的包容性、搭建团队的能力。

二是攻:积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在熟悉和相近的领域做创新,不断扎根。

三是变:在业务瓶颈时坚定转型。有的是外延式成长,内部没有成长时会寻求并购。不过记住要“在阳光好的时候修屋顶”,在自己业务发力。内生成长一定是企业成长最主要的逻辑,并购是辅助手段,极少数需要靠并购,大部分行业内生成长才是主要手段。

6、科创企业的外延式扩张

买东西不要怕错过,但是卖东西要怕错过。2013、2014年资本市场的并购,是中国企业并购启蒙史,很多还在消化后遗症,这是符合逻辑的。

作为科创板企业,要考虑是要不要基于自己的产业链外延式扩张。高科技企业的并购和其他行业还不太一样,一方面是为了获取技术,比如谷歌并购安卓;还有的是为消灭竞争对手;还有是为了补齐短板,比如大众和点评的合作;其实高科技不太主张多元化发展,除非是认为业务转型是值得做的。

7、并购战略需要考虑的4个维度

从宏观层面看,周期对并购很重要。穿越周期的能力是中国这一代企业家需要考量的问题。我们经历了黄金增速20年,需要调整结构。在“冬天”来临时,上市企业有这么一笔钱是很幸运的,如果经济向下,就需要保持清醒。

行业发展层面,要考虑行业的演进阶段、竞争格局、技术变革。

资本市场方面,要考虑政策环境、证券化红利、融资工具等。并购市场改革一直很市场化,监管一直比较尊重商业博弈。所以相比政策环境,更要看的是融资环境。比如并购支付的钱,能不能利用资本市场来支付一点,要看现金流能不能支撑。

价值判断方面,包括基本面判断,协同效应,人才价值等。要做到“举重若轻、举轻若重(关注细节),民主集中(开放环节讨论),专断独行(几个人最后决定)”。

8、整合成功的关键

并购前不要被牵着走。并购中,要去看所有行业的、个案的数据对比,不能用战术去否定战略。并购后,对企业有压力,尤其高科技企业,因为很多技术在人身上,但人很难整合,如果人跑了,公司就白收了;再比如高管、创始人怎么锁定股份,支付节奏等都需要考虑。

中国企业外延式扩张的整体能力是欠缺的,过去几年有了进步,这个事情不能太着急,要慎重。第一单收购最重要,不做大规模的收购,假设买不好,要考虑能不能撑过去?

未来会出现上市公司的合并,可能全是场内的并购。如果你特看好某一家,可以保持联系,像“谈恋爱”一样,再慢慢增持。下面是影响整合成功与否的几个要素:

1、提前筹划、贯穿始终。很多人认为,可以留待收购交割完成后再开始两个企业的整合,这是错误的观念。实际上,整合的考虑应该在你决定做并购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并且要始终贯穿整个并购的过程中。

2、稳定预期。快速整合不能拖沓。

3、人的整合。整合成功与否最关键的还在于人和文化。

4、激励不是万能的。很多人过分相信,激励带来的作用。实际上,激励不足或者激励过度都会给整合带来危害,要巧妙的平衡。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opyright ©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