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传承与创新

发布:2020-1-02 14:09 | 作者:wangpangye18 | 来源:本站 | 查看:0次 | 字号:

2018-2020学年,我校持续引进【非遗课堂】入校园,开展了多项国家级非遗技艺:扎染、绕线编织、剪纸艺术、面具艺术、草木敲拓染。这些课程结合不同年龄层学生们的发展需求,在原有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化的创新,增加了丰富的本土元素,提高了可操作性和趣味性,每个孩子快乐的参与其中,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所有课程深受各年级学生们的喜爱,体现了我校“快乐发展”的办学理念。

 

 

 

 

文化传承,从小做起。

 

 

【扎染技艺课堂】

 

 

 

 

 

文化传播,乐在松柏。

 

 

 

 

 ,内容付费平台;

 

 

 

【草木敲拓染课堂】

同学们正在把我们厦门市花三角梅敲拓在棉布上,准备亲手制作一个餐垫

 

【剪纸艺术课堂】

神奇的剪纸艺术,看着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兴奋不已

 

 

 

 

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课堂从探究平面对称剪纸、立体剪纸、套色剪纸等不同类别的图案构成、剪纸技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同学们走进有趣的剪纸世界。

 

 

扎染在我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同学们通过学习扎染,充分体验了从感知美、理解美到创造美的愉悦过程。由于扎染用折、压、揉、缝、剪、拆等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不但锻炼了手部的力量,还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非遗课程进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非遗课程进校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学校和学生意义重大。传统技艺能千百年流传,其独特的魅力,叫做智慧。为了不让它们只成为博物馆内的静态陈列,松柏小学2-4年级的同学们争当小小传承人,学技艺,创造美。

 

 

早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天然色素进行染色和装饰。提取植物色素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这个课堂老师教授同学们用敲拓植物的方式留下植物原有的色与形。敲拓染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它所独具的教育性、工艺性、艺术性不仅能拓展孩子们的形象和抽象思维,对美术教学也有积极的开发价值。

当同学们用爱心、信心、耐心、细心和创造心来编织是,每一个成果已不仅仅是一件物品

绒线编织起源于19世纪中末叶。随着科技的发展,手工编织时代早已经被机器所替代,现在的人们身上都缺少了一件充满“爱”的毛衣。我校开设这一课程,通过一系列绕线编织课程的学习,既培养了低年级同学们的耐心、细心和专注力,也加强了手指的灵活度和力量。心灵手巧,才能更好的拥抱生活。

 

 

大家戴上围裙、袖套,拿起画笔,开始给白色底胚上色

 

撰稿:德育处   拍摄:社团老师    审稿:曹雪红

 

 

瞧!一朵美丽的三角梅跃然呈现

 

 

 

【绕线编织课堂】

【面具艺术课堂】

 

同学们正专心致志的剪纸,专注的表情真美!

这节课做的是可爱的皮卡丘,咦,头发去哪啦?放心,还没安装好呢!

面具是人类文化的表情,每一张面具皆神色各异,喜、怒、哀、乐、嗔、忧、思、愁,表现了人的各种神色,是历史悠久又贴近生活的一项艺术。面具通常与绘画结合在一起。本学年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制作各种人物和卡通形象的面具,让同学们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构图形式上感受面具的艺术性和特有的文化气息。

热门推荐的文章: